转自:沈阳晚报
【资料图】
春节假期之后,骗子又开始伺机而动盯住了您的钱包。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整理出一份节后防骗指南,希望大家可以提前准备,防止受骗。
年后求职
小心这些套路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有些人正谋划开启新的职业生涯。那么,求职路上会有哪些坑?
“交费”需警惕
提防黑中介骗取中介费:不少求职者找工作心切,相比于传统招聘,网络招聘平台的便捷性更高。但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存在着“黑中介”的可能性。这些“黑中介”往往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找借口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
提防不良培训机构骗取高额培训费:某些招聘公司实为“培训机构”,他们以“面试”为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导求职者报名参加上岗培训,并要求缴纳高额培训费,发放培训资料等,但这些资料却与入职考试内容毫不相干,最后甚至以能力不达标等借口要求求职者另找工作。
提防非法招聘公司骗取押金保证金:无论是“抵押金”“风险金”“保证金”,还是“入职费”“服装费”“介绍费”……当被承诺或被暗示“交了费就包入职”时,极大可能是遇到骗局了,在求职者交费后,骗子要么找借口不安排工作,要么就直接人去楼空了。
“入职”要谨慎
谨防误入问题公司:有些公司看上去很正规、高大上,但却干着非法集资、传销甚至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勾当。在警方办理过的案件中,很多求职者就进到这样的公司,受不良环境和高薪诱惑等负面影响,或者抱有侥幸心理,即使发现公司涉及违法犯罪活动,他们也选择继续参与“工作”,成为犯罪链条的底层执行者,跟着公司干着违法的事情,最终同样会被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甚至在查处一些问题公司时,现场还有正在面试应聘的求职者,直至公司老板、人事经理被抓后,这些应聘人员才明白自己差点“中招”。
谨防陷入境外诈骗窝点:不要轻信境外高薪务工等招聘话术,否则极有可能陷入不法分子的圈套。被胁迫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甚至被非法拘禁、遭遇毒打。
牢记莫“中招”
不少招聘诈骗都利用了求职者求职心切、渴望高薪的心理,对于求职者而言,应该怎么做?应记住以下攻略:
1.需警惕低门槛且高薪的职位。尤其要更加谨慎看待招聘信息中出现的“月入过万”“高薪日结”等词汇。
2.需尽可能了解清楚公司情况,例如使用专业的求职中介机构,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权威平台,查证公司信用信息、实地考察公司所在地等。
3.在签订就职培训等合同协议时,要明确清晰了解协议内容。
4.如果仍旧“中招”,要及时保存证据,并第一时间报警。
这些骗术
节后又冒出来了
冒充客服、快递类诈骗
春节期间快递放假、大量快递积压等待派送,骗子瞅准这个时机,假冒快递公司,电话通知称快递丢失、公司可双倍甚至数倍赔偿,随后要求添加事主微信,诱导事主扫二维码,并承诺通过支付宝退款。在扫描二维码并经过支付宝账号和密码登入支付界面后,便跳出了退款页面。当依次输入了姓名、持卡人、卡号、密码信息后,手机却不断显现超时状态,落入圈套。
反诈提示:遇到快递不发货或者丢失的情况,可以向快递公司官方客服咨询。
网络刷单诈骗
“足不出户,日赚千元”,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你会动心吗?骗子承诺有偿刷单,第一笔会返还少量佣金给受害人吸引其上钩,随后会加大刷单物品金额,并以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继续消费刷单,但不再支付佣金,也不退还本金。
反诈提示:网络刷单都是诈骗,切莫尝试。
冒充熟人诈骗
“我是××,给你拜年了!我换号码了,你记一下……”春节期间,收到这样一个陌生号码的短信,你可能并不会在意。春节过后,新号码又会发来短信:有事请您帮忙。一看是朋友或亲戚的名字,警惕性自然便会松懈。接下来,各种老套骗术上场,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
反诈提示:突然换号码又问你借钱的都是骗子。
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事主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恐吓诱骗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反诈提示: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视频形式办案。
贷款、办信用卡诈骗
春节买年货、孝敬父母、派发压岁钱,春节后还款压力山大啊!诈骗分子瞅准时机,承诺可提供无需抵押的低门槛贷款,诱骗事主先交一定金额的手续费、保证金等。事主往往贷款没到手,自己的钱却被骗走。
反诈提示:正规贷款公司决不会在贷款发放前以各种名义要求先支付所谓的“保证金”或“利息”,做银行卡流水来证明还款能力。
网络交友诈骗
“这就是我本人,绝对没有P过图。”骗子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或老乡等,加事主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便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理由骗取钱财。
反诈提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发来的视频、图片等信息。
网络购票诈骗
春节前后,许多人会通过网络预订火车票或机票,不法分子趁机通过虚假的购票网站或恶意刷票软件,诱导市民下载并购票,甚至用支付失败、信息错误等理由要求多次购买。
反诈提示:网络购票时要在官方网站或可信度较高的第三方购票机构购买,遇到问题一定要询问官方客服人员。
沈阳警方:
遇到这些问题时要这么做
有人要“验证码”,别给
验证码很常见,但它并不是简单的几个数字,代表的是身份的验证!来源不明、自己不知情的验证码千万不要提供给别人,尤其是不能发给陌生人号码。一旦不法分子获知验证码,后果将不堪设想。
短信内带链接,别点
要记住:链接是个坑!虽然手机短信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但现在伪基站、改号软件一波刚死一波又起,诈骗分子总有各种办法伪装自己,受害人难以通过对方短信号码、短信内容、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所以建议小伙伴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特别是安卓手机用户,更要防止中木马病毒。
问你银行卡号,不说
无论电话、短信、QQ聊天、微信对话中都绝不能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就算是和熟知的号码、微信号聊天也要谨慎,万一你的朋友被盗号了呢。
钱财只能进不能出,有鬼
任何要求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怀疑一下。警方建议,就算真的要汇款,最好选择去线下银行柜台办理,把事情的始末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描述一遍,咨询更多人的意见。
叫出你名字的人不一定是熟人
诈骗分子能够通过非法行为掌握到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并以此作为证据骗取小伙伴们的信任,此时切记要多长个心眼,绝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就算电话号码是朋友家人的,没有当面沟通也不要轻易相信。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