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诸葛亮没有病逝于五丈原,和司马懿对峙下去,直到战败魏军,攻占长安,进而夺取中原,统一天下。然而,天不佑蜀汉,诸葛亮为恢复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耗干了最后一点心血,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丞相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第一大将魏延也被小人杨仪所害,导致北伐事业功亏一篑。如果诸葛亮临终前将大军交给得力大将魏延,魏延能完后北伐事业,夺取中原吗?
人云亦云,有人认为魏延和诸葛亮相比差远了,他北伐不会成功,也有人认为魏延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奇才,有很大几率成功。本文赞同第二种说法,即魏延有很大概率战胜司马懿,夺取中原,下面依据演义,简要分析如下。
(相关资料图)
诸葛亮北伐策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占领陇右地区蜀汉和占据中原的曹魏相比,除了易守难攻外,人力、物力、国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诸葛亮死搬硬套兵法,从陇右大路进兵,循序渐进,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向中原推进。
按照诸葛亮的这种战法,将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漩涡中,后继乏力的蜀汉很难成功。历史上也是如此,诸葛亮有好几次北伐,与魏军相持不下,粮草不济,无奈退兵。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
诸葛亮六出祁山,数年北伐,徒劳无功,也就是第一次北伐,攻其不备夺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后又丢失。之后,诸葛亮的数次北伐徒劳无功。最后一次北伐,蜀汉作为进攻者,诸葛亮操劳过度,将自己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夺取胜利。
诸葛亮六出祁山,几乎没有实质性成果,占领的领土随着诸葛亮退兵丢失了。诸葛亮临终前,蜀汉版图也没有突破刘备时期的汉中地界。
魏延北伐策略:兵出子午谷,出奇制胜,夺取长安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火烧上方谷,占领渭南,开垦荒地,全面压制司马懿魏军,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如果诸葛亮临终前,将蜀汉大军交给魏延。此时的蜀汉大军只是诸葛亮寿终正寝,整体实力并未受损。魏延挟如此巨大优势,继续压制司马懿大军,出奇制胜,赢的概率很大。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向诸葛亮献策道:"我率领五千精兵从褒中出发,顺着秦岭,兵出子午谷,用不了十天就可以到达长安城下,进而占领长安,而丞相率领大队人马从斜谷进发,两军会师于咸阳。"
这个效仿韩信"暗度陈仓"的千古奇策,却被谨小慎微的诸葛亮否决了。诸葛亮连一个尝试的机会也没有给魏延,历史留给后世无限遐想。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既然魏延能提出"子午谷奇谋",说明他善于利用地形,可能出奇制胜,奠定胜果。在诸葛亮去世时,曹魏形势与第一次北伐时迥异,此时的曹魏是"冢虎"司马懿带兵,不是当年的纨绔子弟夏侯楙。司马懿或许已经将子午谷漏洞堵上,加派重兵防守,魏延想要出奇制胜难度增大。
如果一个人的军事才能达到兵圣孙武、亚圣吴起、兵仙韩信这个级别的,即使司马懿在子午谷驻扎重兵,他们也能战而胜之。如孙武曾几乎灭亡强大的楚国、吴起创建魏武卒吊打强秦、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魏延虽然不能和这三位兵法大家相比,他的"子午谷奇谋"与兵仙韩信的暗度陈仓之计不谋而合,足以证明了其高超的军事造诣。在诸葛亮去世后,相信有"兵仙韩信"之风的魏延如果掌握兵权,有很大可能持续创造奇迹,战败"冢虎"司马懿,夺取中原。
总结:诸葛亮没有坐吃山空,而是积极北伐,蜀汉缩小与曹魏的差距,这个大方针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历史已经证明,蜀汉作为弱者,按照诸葛亮的战略,发动北伐劳而无功,宣告失败。蜀汉想要以弱胜强,出奇制胜,毕其功于一役,按照魏延的战略构想,还可能存在一线生机。
你是如何看待魏延北伐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