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激发报业全媒体发展活力?
6月27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将在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报业从业者齐聚,共话中国报业创新发展。
(资料图)
本届报业创新发展大会都有哪些看点?报业从业者们都有哪些期许、有些什么金点子?6月26日,现代快报记者进行探营采访。
【从业者说】
全国报业都在探索创新融合发展之路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报业·新征程”。
纵观当下,该如何科学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不同媒体,有不同的方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更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参加这次大会,他将分享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融合发展的体会,总结起来是三个“一体化”:采编一体化、经营一体化、技术一体化。这几年,特别是“南 方+”的发展比较快,目前下载用户有1亿多,日活600多万。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更辉
“全国报业现在给人一种万马奔腾的感觉。”王更辉表示,全国的报业都在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办法想了很多,走得越来越好。这次,他也想向全国兄弟媒体“取取经”。
谈到报业未来发展,王更辉说,“大家都习惯了手机阅读,纸质报纸的路会越来越窄,但融合发展的道路会越来越光明,我对此充满了信心。”
对于这次创新发展大会,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副总编辑、广西云非遗传播团队负责人曾俊峰说,非常荣幸参加第二届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媒体进入深度融合的阶段,和全国的同行交流。
△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副总编辑、广西云非遗传播团队负责人曾俊峰
围绕当下报业创新发展,曾俊峰认为,应该扣紧“四全媒体”的特点,也就是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全息媒体、全程媒体,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动起来、想起来、干起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到守正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
【创新案例】
全息、5G……报业创新这样“出圈”
数字技术、元宇宙、区块链、全息、5G……这些新技术,都被报业人玩得明明白白。
报业创新发展大会期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展”同步展出。本次展览展出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共120个,江苏8个案例入选。
现代快报基于5G技术打造大运河、长江文化IP,体坛周报出品体育音视频内容,西海都市报创办新媒体专栏《请进,我们的直播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橙柿互动”主流都市融媒体传播体系构建了 “优质新闻 +同城社交 +新消费”的创新模式……
跨界联名出圈的文创,也很吸睛。如:湖北 日报全媒体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名款越王勾践剑U盘等。
5G技术让公众沉浸式体验大运河长江之美
“实播长江”的大屏幕上实时播放着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
夕阳中的桥面上,车辆穿梭往来,分外壮观。科技赋能文化,让古老的长江、大运河焕发全新活力。
展厅中,现代快报“基于5G 技术打造大运河、长江文化IP”很吸引人。现代快报基于5G 等前沿技术应用,利用裸眼 3D、AR、VR、千亿大像素等多种科技手段,创新融合线上平台建设、融媒体产品开发制作,以及线下会展、博物馆产品建设等为一体,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传播IP。
该创新案例主要包括线下的“5G 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线上大运河全媒体聚合平台“中国大运河”,以及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的“5G 飞越长江”IP 等子项目。
“5G 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2021 年6 月落户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人气超高的网红打卡点,5 分钟裸眼3D 视频一镜穿越17 城;2022 年底“5G 飞越长江”首秀,亮相深圳文博会,引起众多媒体关注,沉浸式视频、实播长江等让人身临其境;“中国大运河”平台融合千亿像素看大运、VR 博物馆、5G+VR|720° 直播大运等多种新媒体形式的专题产品,令人耳目一新。
该案例基于前沿技术不断创新迭代,充分展示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成就,讲好中国故事。
古韵新声,长江故事可以这样讲
圆滚滚的江豚腾空跳跃嬉戏,装着长江水样和土壤样本的小使者采样瓶引人驻足,还有可爱聪明的机器人点点迎宾互动……交汇点新闻的“古韵新声话长江”案例展位,展示讲好长江故事、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的媒体融合实践。
据了解,2019年启动的“古韵新声话长江”新闻专题和栏目,结合热点精选主题,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结合自身实际畅谈长江大保护,再由“长江大保护小使者”朗诵相关长江诗词。同时采用文图、视频、音频、GIF动画、H5、5G消息等多元表达方式,报道长江沿线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对相关古诗词和历史故事等滨江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生产推广,并形成有效社群传播,以此对“长江大保护”及其重大意义予以科普宣传和深度解读。
两年,建立广西非遗活态数据资源库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广西非遗传承计划”入选了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类创新案例。展位上,榫卯结构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中国乐高”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扫码还可以获取数字藏品。
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副总编辑、广西云非遗传播团队负责人曾俊峰介绍,他们组建了融采编、设计、技术、运营多位一体的非遗传播团队,自2020年以来,深入开展调研,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 “广西非遗传承计划”。截至2023年3月,项目团队到广西100多地开展非遗调查研究及采访工作,共推出《爱上非遗》系列报道70余期,涉及100余个非遗项目,刊发文章近200万字,采集4万张原创图片,200小时视频素材,逐步形成内容丰富的广西非遗活态数据资源库。
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妍 胡玉梅/文 赵杰/摄 顾闻/视频
(校对 张静超)
标签: